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09/18安徽: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实施中医药振兴发
- 08/10市值缩水万亿,恒瑞们开始搏命了?
- 07/25她研发了速效救心丸,被称中医药界灵魂人物,
- 07/22张伯礼院士获我国中医药界最高荣誉“国医大师
- 07/21吉林省再添1位国医大师和3位全国名中医
市值缩水万亿,恒瑞们开始搏命了?(3)
?
2018年以来,大批仿制药的价格被砍到“地板价”,而创新药进院、支付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。在投资领域,医药板块也正处于一个低谷期。
?
?
另据药智网统计数据,TOP10家药企在研发上的投入总额,几乎与去年TOP100家药企的研发投入总额相当。
这些问题的解决,目前看来,都不是短期能实现的。那么中国药企应该怎么办?
旧的产业逻辑打破了,但是新的还没有建立。
?
?
?
?
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恒瑞医药,在创新药仍然不能挑大梁的情况下,18个主打产品纳入集采之后,其营收和净利润首次双双下滑——营收同比下滑6.59%,净利润下滑28.41%。
更糟糕的是还有药企的研发管线中,有明显不会有市场,甚至不会获批的产品。比如某上市药企的研发管线中,还有中药注射剂产品在研,而这类产品因为安全性、有效性受到质疑,已经多年没有新产品获批了。可以说毫无诚意了。
但是在这一过程中,研发起到的作用反而有限。
无论如何,那些拒绝做出改变的药企,业界预计,他们终究“会随着集采的推进逐渐退出”。
这对于跨国药企并不是新鲜事,辉瑞、诺华等都已有所行动,因为对他们来说不赚钱的仿制药业务还不如直接换成钱,但是对于以仿制药为主营的中国药企来说却不容易。能做出这样的决定,几乎就意味着改弦更张。
话虽难听,却是一针见血。
出品 | 虎嗅医疗组
?
“事实证明多就会小,就会散、乱。”上述行业人士向虎嗅解释说,过去有一些药,比如安宫牛黄丸,阿莫西林、布洛芬等,都有上百个,甚至几百个批文。“绝大多数都做不大了”。
?
那时候,对于数千家中国药企来说,躲在中国市场的“温室”里就能衣食无忧,甚至吃到“虚胖”,出海跟各国制药巨头正面拼杀,也实在没有动力。
?
?
?
特别是,仿制药集采,其势头可谓“摧枯拉朽”,国家集采和地方联盟集采配合,短期内已经将大部分相对成熟、采购金额大、临床用量大药品的利润都挤干了。很多上市公司直接失去了“现金奶牛”。
作为典型代表,恒瑞有10款创新药实现商业化,但总收入都不能抵消仿制药集采带来的影响——2021年以来恒瑞医药营收、净利润双双下滑,市值也从巅峰时的6000多亿元,跳水到2000多亿元。
?
?
?
?
?
另据行业智库药融云消息,仅今年5月份拿到批文的1类新药AB-729注射液——用于乙型肝炎治疗和预防的核药(RNAi)上,齐鲁制药就投入了超过19亿元人民币。在国际前沿的核药领域,除了RNAi还有siRNA、mRNA等。
?
同时,现行规则对研发费用没有明确规定,也为企业大开方便之门。
来自:美柏资本微信公众号
?
在这个领域,传统药企自有资金较为丰厚的优势凸显。根据上述报告,传统大药厂交易20笔,显示出十足后劲,在各类药企BD交易中占据首位。其中,华东医药BD交易最多,半年就有4起,其次是复星医药、中国生物制药等。
?
行业专家还提醒企业,要注意评估风险,充分考虑到国内和国际审批环境不同带来的影响。他指出,国产PD-1,比如信达生物的达伯舒,出海受阻,有一个关键的原因,就是研发经验方面的局限,“必须去了解对方的规则,不能投机取巧”。
拼杀之下,失败者固然前景堪忧,很多中选者也只能称之为“惨胜”。“可能只有20%是药的钱,80%都是包材的钱了。”刘检向虎嗅表示。
还需要关注的,是业界反映较多的“创新药进院难”问题,也是在这次座谈会上,宋瑞霖指出问题的关键,进一步优化国产医药创新生态环境,首先在政策制定上,就要全链条思考。
总之,在仿制药空间急剧萎缩大势之下,无论是靠仿制药起家的恒瑞医药、齐鲁制药、扬子江药业,还是靠中药起家的云南白药、步长制药,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外界剖白自己对创新是多么的重视。
在第七批药品集采后的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医保局公开透露:国家药品集采已经累计节约费用约3000亿元。
?
这意味着,以前跟随仿制畅销药,靠“定高价、给回扣”方式推广的市场游戏彻底玩不转了。
?
?
?
在2009年《中国动物保健杂志》的一篇文章中,某合资药企董事长这样犀利点评当时的本土药企。
文章来源:《医药界》 网址: http://www.yy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0/1762.html